English

求其友声

——《七星文丛·序》
2001-04-18 来源:光明日报  我有话说

渭渠来信,要我为《七星文丛》写一篇序。写序是平常的事,渭渠的要求也没有什么特异之处。然而,这个要求来得却不是时候。

我最近接连读了几篇文章,不约而同地对写序一事大张挞伐。请人写序的人有罪了,出版有序言的书的出版社有罪了,连写序的人本身也有罪了。我是一个写序颇多的人,读了以后,心里实在不是滋味。但是,人家的话又不无道理。思忖之余,下定决心,改邪归正,回头是岸,从此再不写序。

就是在这个关键时刻,渭渠的信来了。

怎么办?

“臣之进退,实为狼狈。”

经过仔细地推敲考虑,我觉得,报刊上攻击写序的文章其核心问题是“名人”二字。作者想请名人为自己涂脂抹粉,出版者想以名人为幌子,利用“名人效应”为自己的出版物开拓市场,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。但是,这样的指摘却与《七星文丛》无论如何也挂不上钩。七位作者本身都已是名人,是学者而兼作家的名人。他们绝对用不着我这个“名人”为自己增光添彩,他们自己的光彩已经足够用了。他们是无所求于我的。

那么渭渠又为什么要我写一篇序呢?

诗云:“嘤其鸣矣,求其友声”。中国历代的文人学士都有同声相求,同气相应的传统。几个能谈得来的素心人,结成了有组织形式或者没有任何组织的小团体,“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”,见面时聊上几句,在俗务缠身中得到一些“心有灵犀一点通”的快乐。有益于己,无害于人,亦人世中一乐也。

我确实不知道,渭渠等七星是否是像我上面说的那个样子;但是,文章能结集在一起,成为一个“文丛”,其中必有缘故。中国人常说“翰墨因缘”,至少他们七个人是结成了这种翰墨缘的。不但此也,他们七人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都闪出了光芒,收在“文丛”中的文章,不过是他们专业以外的余兴。但是,我相信,这些余兴也同样闪出了光芒。七星共闪,光芒更大,这是很自然的事,然而读者有福了。

这七星中,至少有五星可以说是我的朋友。这一点渭渠或许是知道的。就算是星吧,我已经年将届九旬,是一颗即将失掉光芒的老星。七少一老,我这一老没有能置身七星中;但是,七星的文章,不管是专业的,还是余兴的,我都或多或少地读过一些,我对他们的人格和文格是知道的。现在渭渠让我同他结成翰墨因缘,对于我来说,这是莫大的幸福。言念及此,我在上面提到的关于写序的一些思想障碍一扫而空。我下定决心不想写的序,也决不是现在这样的序。于是我立即毁掉我刚刚立下的回头是岸的誓言,写了这一篇序。

至于《七星文丛》中的文章,原文具在,再要我来解释介绍,反会成为蛇足。我就此打住了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